东方网记者曹磊5月15日报道:百年老镜再观星、放大8700倍的蝴蝶翅膀、中国空间站、上海光源等一批优秀科创成果、缤纷科普知识,在上海地铁2号线列车上就可一饱眼福。近日,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预热重磅活动,科普地铁行暨“科技追光号”主题列车发车仪式在地铁人民广场站音乐角举行,3个大国重器实物模型展品进驻地铁站,“科技追光号”主题列车正式上线,一批弘扬科技自立自强、传播科学新知的公共科普新阵地正相继诞生。
日均客流突破180万人次的2号线,是上海轨道交通全网客流量最大的线路,连接两大机场、火车站,途径人民广场、南京东路、陆家嘴、张江科学城、上海科技馆等多个城市地标,市科委将优秀科普资源通过主题全景列车形式引入2号线,希望更多市民和游客有机会在城市公共空间,感受到上海科技的魅力和科普的活力,让科普进一步“走进”日常生活。
内容设计考虑到2号线列车通勤客流大,对于在一节车厢内阅读科普知识后仍意犹未尽的乘客,可以通过扫描扶手拉环上的二维码,延展到线上浏览,通过手机欣赏到更多科普图片、科普视频等内容,还可以在线查询上海地铁各线路沿线车站都有哪些市级科普基地,参与到科普知识答题、科普打卡等互动中。
“科技追光号”主题列车,期待公众可以跟随内容追逐科技的光芒,感悟科技的力量,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工作者精研科普的精神,车厢主题特色鲜明。其中科技之光,展现了上海努力探索全国科普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的多个重要时刻,办好上海科技节、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等活动,同时多维度融合优质科普资源,推动“科普+”发展,上海的追光脚步从未停歇。
据悉,本次科普进地铁活动,还得到了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的支持,首次将3艘中国海上“大国重器”等比例缩小模型,集中搬至地铁人民广场站中央展台,让匆匆过往的乘客,可一睹中国海洋科技的风采。
其中,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是全球装箱量最大、载重吨最大的集装箱船,由我国自主设计,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新的里程碑。该船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,相当于22楼的高度,是海上“巨无霸”。具备双向破冰能力的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,展现了我国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的实力。具备近海海域疏浚作业,适用于国内外港口航道疏浚、岛礁建设及围海吹填造地的“造岛神器”,6000方/时绞吸挖泥船“天鲲”号,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艘、国际上最先进、疏浚能力最强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。
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,营造“大科普”格局,上海科普工作正探索科普+文化/旅游/交通联动引流,除科普主题列车、科创实物展示、还策划了科普地铁文化长廊、原创科普表演地铁行,以及未来科普进浦江客轮、进商圈等活动。以科技赋能,将上海优质科普资源输出到更多城市公共空间,打造城市文明科普“新阵地”,为加快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支撑。